目前分類:文章收集 (10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

很多人都有全身痠痛,脖子肩膀僵硬的問題,通常來說,只要稍作活動或按摩,症狀應該都會趨緩

但是,如果這些問題一直以來都改善不大,甚至影響到了生活作息,問題恐怕就沒那麼簡單~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

指身體局部的肌肉疼痛,同時有激痛點(trigger point;Trp)的出現。

什麼是激痛點呢?
仔細摸摸看自己不舒服的地方,在觸摸激痛點時可以感覺到特殊的現象,稱為激痛點現象 (The trigger point phenomena):
1.壓激痛點會出現局部疼痛(localized tenderness)
2.順著肌纖維生長方向觸診可以發現帶狀條索、筋結,稱為緊帶區 (taut band)
3.用力壓激痛點會出現局部彈跳反應,甚至出現傳導痛(referred pain),也就是不只局部痛,其他不相關的地方也有感覺。

在醫學上大致要區分激痛點和壓痛點(tender point)的不同
a.壓肌肉某一點會痛,但沒有疼痛擴散的現象,該點稱為壓痛點
b.壓肌肉某一點會痛而且疼痛會擴散、甚至出現局部彈跳反應(local twitch response ),則該點稱為激痛點

*病理機轉

找出激痛點對於診斷MPS有很大的意義,目前對激痛點的形成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代謝危機論(metabolic crisis concepts)

激痛點的發生是由急性傷害,或是多次重複的小傷害引起肌纖維受傷所造成。
導致小傷害的原因有:長時間姿勢不良、缺乏運動、營養失調(如維他命缺乏)、睡眠障礙、關節炎等。
傷害或壓力會使得肌肉內的能源供應者ATP產生障礙,
鈣離子無法回收而留滯在細胞質內不斷的活化「肌動蛋白-肌凝蛋白」(actin-myosin) 收縮機制,形成「痙攣」現象。
如果收縮的肌纖維數夠多,就會形成一條緊繃的肌肉,這將增加新陳代謝速率,而產生代謝物的堆積。
局部肌肉酸度增加而刺激疼痛感受器,造成明顯的局部酸痛和遠端牽引痛。
甚至引發「惡性循環」,肌肉收縮造成局部缺血、缺氧、分泌刺激受傷部位的化學物質……使肌肉內部組織進一步發炎、疼痛。
疼痛又使肌肉持續收縮,再度導致組織缺血、缺氧。


(二)神經肌肉接合功能異常論(neuromuscular junction dysfunction theory)

在激痛點處插入單極電極針,發現激痛點的電極變化與終板電極類似,
只是激痛點先產生負性電位,與一般運動神經電位先產生正性電位不同。
認為激痛點是由許多小病兆(loci)組合而成,這些病兆如針尖般大小,至於病兆從何而來?可能就是附近的神經肌肉結合異常所導致。
激痛點內含有許多小病兆,因此,治療疼痛必須先針對激痛點做處理。

*臨床症狀

局部肌肉疼痛,在疼痛區域內有激痛點出現,按壓激痛點有傳導痛(referred pain),
這些疼痛區域大部份出現在頸、肩膀、上肢、下背、下肢等區域。
除了激痛點外,其餘的身體檢查是正常,沒有明顯關節腫脹或神經功能缺失,
但關節活動度 (ROM)可能因為疼痛而減少,關節囊沾黏情形可能會出現,肌力也可能因疼痛症狀而減弱。

1.頭頸部:出現張力性頭痛(tension-type headache)、顳頷關節疼痛(TMJ)、頸部酸痛、脖子偏斜一側。
2.肩膀:出現類似肌腱炎或關節炎的疼痛,甚至傳至手臂。
3.下背:下背部出現疼痛,活動範圍受到限制。
4.上肢、下肢:引發相關部位的疼痛、傳導痛。

有些肌筋膜疼症患者更伴有自主神經症狀,如耳鳴、流淚、眩暈、心悸等症狀。
腹部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常以便秘或腹瀉症狀表現。
有些患者可能伴有失眠焦慮,而被診斷為焦慮症、慮病症、憂鬱症等。

*如何診斷?

1. 問診(針對發病的過程、疼痛的型態、加重或減緩疼痛的動作)
2. 觸診(尋找激痛點(Trp)、帶狀條索 (taut band),以確認是何部位肌肉所引發之疼痛)

除了疼痛症狀解除外,必須包括消除激痛點,但這些處理只能使症狀緩解,屬於治標而非治本。
最重要是找出造成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根本原因,才能預防肌筋膜疼痛再度發生。

*判定根本原因為何?根本原因主要分成三類:

1.結構因素(mechanical factors):
起因於患者身體結構,包括骨骼長短不一、肌力不平衡、姿勢不良或肌肉長期使用、勞動或受到壓迫所致,這個因素為最常見。

2.系統因素(systemic factors):
包括營養不均衡、神經內分泌功能不全、代謝異常等……生理系統異常造成疼痛症狀。

3.心理因素(psychological factors):
如情緒低落、抑鬱、慢性焦慮狀態、強迫症等心理情緒因素

*治療方面,可分為藥物以及非藥物的措施。
藥物治療包括以下數種:
1. 非類固醇止痛藥(NSAID)
2. 抗憂鬱劑
3. alpha 2 adrenergic agonist: 臨床上最常使用的有 clonidine 以及tizanidine。
tizanidine的作用機轉乃是抑制脊髓內的多突觸傳導路徑,並減少aspartate, glutamate以及substance P的釋放。
同時也可以作用於腦部提高痛覺的閾值。
4. 抗癲癇藥物: 截至目前為止仍無對照性的實驗針對抗癲癇藥物對於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療效做研究。
5. Tramadol: 是一弱效的opoid agonist,可以抑制脊髓內血清張力素以及正腎上腺素的再回收
6. 短效性或長效性麻醉劑:
治療初期,以短效性或長效性麻醉劑做激發點 (trigger point) 的局部注射,
注射時若可見到肌束跳動的反應,可以讓病人得到快速的疼痛緩解。然而須配合運動或物理治療,否則長期而言效果有限。
7. 肉毒桿菌毒素 (Botulinum toxin type A): 以肉毒桿菌毒素做激發點(trigger point)的局部注射,
8. 中藥治療可用在不想服用或避免西藥副作用的病人

疼痛治療的新趨勢:
一、使用「非止痛藥」來止痛:
  由於對細胞膜上與疼痛相關的接受器的研究越來越清楚,利用與接受器結合的藥物來減輕疼痛成為明智的選擇。
於是藥物不再侷限於非固醇類消炎藥及鴉片類,不但可以強化止痛的品質,並減輕藥量過重所併發的副作用。
例如:三環抗憂鬱藥物,能調節腦部的化學物質的平衡,特別是能降低神經細胞對 5HT 及 noradrenalin 的再吸收,安全性高。
   抗癲癇藥物,Carbamazepine (Tegretol & Ograve;) 運用在神經性疼痛合併撕裂性疼痛或放電性疼痛症狀。
Neurotin 的副作用比其他的藥物要來的低,已被視為其他各類神經痛的救星。
a1 交感抑制劑;a2交感興奮劑,與嗎啡同時並用脊椎體內注射,能大大增強嗎啡的止痛效果。
抗心率不整藥 mexiletine ,因具神經麻醉作用,也被運用於止痛。
ketamine,可作用在神經細胞的NMDA接受器,而抑制中樞神經敏感化
Baclofen 是肌肉鬆弛劑,可阻擋疼痛的信號傳遞及減少中樞性敏感化。
Capsaicin 是辣椒膏,可作表面貼塗抹。

二、給藥途徑的改變:

脊髓給藥,可以最少的劑量達到最高的止痛效果。
經皮吸收藥劑型,將短效的止痛藥製成經皮吸收劑型(TTS-fentanyl, DurogesicO)而成為超長效,長時間穩定的藥物血中濃度。
病患自控式止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三、神經阻斷術
  包括周邊神經阻斷,中樞神經阻斷。

四、神經調整療法 (Neuromodulation Technique) :
  利用人體內原本就存在的下行性鎮痛系統,強化大自然賦予我們對疼痛的「免疫系統」,可說是另一種的自然療法。

另外,你可能也看過一種機器,有貼片式的電極,貼上之後打開開關,肌肉開始抽動,這叫TENS
很適合想嘗試針灸又恐懼於針灸的病人使用



*經皮神經刺激器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
將電極片貼在皮膚靠近疼痛點、激發點或穴位上,在病患不至於產生疼痛下,持續電刺激10至30分鐘,
因為有部分針灸的效果,又稱「西洋針灸」。
一般可分成低頻或高頻刺激兩種,低頻刺激引發體內內源性嗎啡類物質生成;而高頻刺激則引發非鴉片類鎮痛網路興奮。

*其他有關於非藥物的治療,則包含以下幾種:
1. 姿勢的矯正
2. 壓力處理: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好發於心理壓力大的時候,學習身心放鬆的技巧以及壓力的應對之道,有助於減少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發作。
3. 按摩: 研究顯示按摩配合伸展運動可以減少激發點的數目,使病人較放鬆並減少肌肉疼痛的程度。
4. 經皮神經電刺激 (transcutaneous electric nerve stimulation TENS):
使用高頻率以及高強度的經皮神經電刺激可以減緩肌筋膜疼痛,若使用低強度的經皮神經電刺激,則無法產生顯著療效。
5. 治療性超音波: 雖然常被應用於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治療,對於激發點施予超音波,但是並無文獻證實其具體療效。
6. 運動治療: 伸展運動乃是運動治療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最重要的部分,因為肌肉處在緊繃和縮短的狀態和疼痛的產生息息相關。
緩慢且持續的牽拉伸展配合藥物或激發點注射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發現某一個動作會引發疼痛,
此時應先停止,再試著緩慢溫和地順著剛剛動作的方向做牽拉伸展,藉以使緊繃的肌肉慢慢鬆開。
7. 針灸治療在一些病人有緩解疼痛的效果
8. 筋骨痠痛禁食:香蕉、橘子、芋頭、糯米、椰子汁、酒
9. 按摩或是推拿可選用一些常用的穴位:風池.秉風.天柱.膏肓.合谷.後溪.外關.陽陵泉.懸鐘.

violet0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優不等於績優 
文-教育部電子報小組
圖-台北市資優教育資源中心提供

資優絕不等於績優,天才也只是極少數,這是教育單位及專家學者、教師及家長團體的共識,同時也一致認為,資優班應回歸資優教育本質,由學校主動發掘,透過專業鑑定後就近安置,且未來資優教育需採分散式教學,以「資優教育發展方案」落實個別化教育精神。

這次中部縣市資優大會考引爆資優教育真偽風波,高師大特教系教授、世界資優兒童協會會長蔡典謨毫不客氣地批判,資優班搞聯招還統一分發,「這像什麼話?」,像這種變質的資優教育,只會把資優生變笨。

設有數理資優班的台北縣義學國中校長劉和然指出,在教育現場19年,還是很高興能透過這次事件,讓大家正視何謂真正的資優教育,因為過去資優教育總是被視為教育資源的爭奪。他籲家長不宜太過注意孩子這段時間的表現,要重視的應該是孩子的長遠發展,因為孩子不是只要爭一時,更要爭千秋。

回歸資優專業

蔡典謨指出,資優學生與一般學生有著不同的特質,資優生多半是記憶力好、反應快、理解力高、推理能力強,和一般生有很大的個別差異,且在社會與情緒發展上都有不同的特質存在,因此要針對資優生進行適性教育,關鍵重點在於如何找到資優生,找到之後怎麼教。

怎麼找?就是鑑定的層面,鑑定是項專業而多元的工作,鑑定不是用來招生的,是要提供適性教育,找出有特教需求的人,依不同特質,規畫資優教育的教學內涵、課程,提供更廣更深更快的學習內容,這才是資優生需要的。

資優生的表現應有多元鑑定,包括性向、能力、創意,特殊表現、才能有無資優特質,不是只考國英數自然等成就測驗;蔡典謨說,智能考試只能考出「績優生」,找不出「資優生」。

蔡典謨說,資優教育絕不是花更長的時間去加課,教一樣的東西,單調機械式的反覆考試,這完全違反資優生擅長討論思考的學習風格,不但壓縮了資優生的發展空間,做的也正是資優生最討厭的事情。

針對教育部未來資優教育政策宣示嚴謹鑑定、分散安置,蔡典謨也呼應,資優生不是樣樣資優,所以不必集中安置,應採分散式資源方案,針對資優生擅長的領域,從原班級抽離,或外加時間去做加深加廣的充實課程,制度提供適合他們特質的課程內容,其他時間就在普通班接受正規教育,這才是真正的資優教育。

蔡典謨認為,在國中小這個國民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性向也不是太明確,應該屬於試探階段,教育仍應以生活為主,與社會主流融合,不宜過早隔離;劉和然也說,國中應該是扮演著發掘與試探的角度,進行初期鑑定,雖然鑑定工具發展成熟,但孩子的穩定性還是不夠,仍有誤判的可能;所以國中也要站在培養的立場,例如孩子在科展中的表現,這也是看得到的。

家長經驗談

台中縣父母成長協會理事長顏振寧與孩子,是落實資優教育成功的案例。顏振寧說,兒子從二歲起就識字,老師從兒子在小一開始就觀察到他的數學進度超前,一年後建議他們去參與鑑定;不過,孩子自己並不想離開原班級,所以並沒有去讀資優班,留在原本的普通班就讀。

由於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國中老師建議他應去考台中一中,但她本身是高中職社區化委員,所以國一時就告訴孩子,讀書不用跑太遠,還不如把通學時間拿來鍛練身體,因此兒子就近在豐原高中就學,還領就近入學獎學金。高一時數學老師又再次建議他去考資優班,孩子不想考,一度矛盾到躲起來。

二年級還是進了資優班,但表現並不突出,可是他過得很自在,因為孩子並沒有照學校的進度跑,他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裡,而她也一再告訴孩子,不要因為在社區高中就讀,就降低自己的志向。孩子喜歡數學,把目標鎖定在台大數學系,孩子生日時,她就帶著孩子請假一天上台北,去看台大數學系,這是她送給他生日禮物,而孩子最後也如願推甄進入台大數學系。

顏振寧說,透過這個孩子的經驗,她認為資優的孩子需要的是情緒上的穩定,因為家庭給了他穩定,才能讓他的能力可以發揮到極致。他的生活作息也很正常,假日全家出遊,參加基測前還是每天清晨起床打球去,就算學校停課了也還是依舊到學校打球讀書,他有自己的規畫,她與先生不曾給過壓力,也不會因為這次考不好、考不上就認為兒子不優秀。

所以,顏振寧說,資優兒的發展與父母的努力有關,兒子有數學天分,先生還曾為他編寫課本,然而孩子所學所用的數學,正是現在備受批判的「建構式數學」;而她就是陪著孩子一起成長,用的是「親子數學」互動模式,引導孩子去找答案。所以只要父母願意用這種方式來陪孩子,掌握孩子的情緒,就贏了一半了,孩子面對挑戰,也不易受到情緒干擾左右。

另一個資優案例過程則不同。台中市家長成長協會成員陳子芸也一樣有個自然科的資優兒,但陳子芸認為台中市的資優班「讓人窒息」,感嘆天下之大不知去哪唸書,於是女兒採取在家自學。

陳子芸說,女兒現在國二,事情發生在國一時,學校教務主任來招生,強調學校是常態編班,所以很高興跨區去唸,結果暑假期間入學第二天,孩子還來不及適應學校新環境,學校就辦了一場考試,成績在前面的都被編進資優班。

但這個資優班卻是虛有其表。陳子芸指出,學校找來勤管嚴教的老師帶領資優班,遲到幾分鐘、忘了帶課本,通通被體罰,一班42個小孩的資優班,應該是討論互動熱絡的班級風格,結果這一班竟然是安靜到沒有一點聲音,這種現象著實讓人訝異,那個班級讓人感到好窒息。

而資優班也沒有相關特教學生的教案,女兒每週都到科學館報到,這就是學校的資優教案。陳子芸說,科學館的導覽義工良莠不齊,再者相關解說,女兒從小早已聽到爛,對孩子而言,這樣的教案只是浪費時間。

半學期之後陳子芸帶著孩子離開這所讓人窒息的學校。但是打聽社區學校,一樣是奉行「打的教育」,家長反應學生遭到體罰,甚至一跪就是一個鐘頭,陳子芸感嘆,天下之大,卻不知能去哪裡唸書。

於是本身也曾是大學講師的陳子芸,決定帶女兒回家自己教,「不打不罵也能唸得好好的」,而碩士高學歷家族成員的支持,也是她最大的後盾。

陳子芸說,她依教育制度下的七大領域進度在走,把國一到國三的教材都準備好,她告訴女兒,這只是大綱,其他系列的書也已準備好,所以女兒在家讀書覺得很自在,每天早上起床之後花45分鐘聽「大家說英語」廣播節目來學英文,其他科就是排表上課,只有數學這一科是花錢請老師來教。

陳子芸還說,女兒從小就是在親子共讀的環境下長大,因此閱讀能力很強,經常需要大量閱讀,沒有課外書就活不下去,每週固定閱二至三本的故事書,所以國文能力、閱讀能力都很好,,她也建議孩子去下載基測的歷屆考題來測試自我能力。

教育現場甘苦談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理事、台中市教師會總幹事吳樂三指出,中部縣市資優聯招事件可以說是常態編班的反撲,因為相關配套方案並未具體呈現,傑出的學生往往都向私校去就讀,一般學校想要留住學區的傑出學生,才會導致這種變相的後遺症,教育當局應該加速思考如何把問題的缺口擋住,否則家長永遠都有升學壓力的疑慮。

吳樂三說,但現有的資優教育師資非常弱,現行的資優班,說穿了做的也不是真正的資優教育,沒有個別化教學指標,實際上就是「能力分班」,資優班就是由傳統的升學班老師去帶,老師也沒有特教背景。

劉和然指出,教育現場實際辦理資優生輔導情況,為了落實個別化精神,連義學國中這種比較上軌道的學校,都辦得很辛苦。基本上學校並不擔心專業問題,但在教育現場落實部分,還是沒有辦法做到一對一的個別指導,只能以分組來接近個別化教學的資優教育精神。

吳樂三說,資優教學的師資養成,一直都是理論多、實務少,因為師資培育系統並不健全,現有的老師像是斷線的風箏,都在教育現場單打獨鬥,制度上沒有導入系統,沒有前輩引導或是教學成長環境,讓相關師資教學經驗精進相當不易。

至於未來如何在學科分組教學去落實資優教育,以及透過班級的合作式教學,還有老師教學方法新典範的樹立,供教師進修資優專業,重建資優教育理念等,這些也都亟待教育當局建立制度。

對於教育資源排擠疑慮,台北縣中平國中老師黃淑美指出,今年是中平國中設立音樂資優班的第一年,設班之初校方就已預作考量,擔心會用掉學校太多資源,排擠其他學生的權益,因此已有預防作法,例如推動「使用者付費」。

黃淑美說,因為音樂班需要琴房,要開冷氣,所以過去別人的做法,可能就是用學校的電費支出,但中平國中音樂班的做法是要「計時收費」,這樣的做法也能讓其他學生平衡一點。學校對資優班的做法就是他們只是有特殊音樂性向,學校要照顧他們,但生活部分則與其他一般班級的孩子一樣對待。

資優不等於績優

教育部特教小組執行秘書羅清水強調,特教法已明定何謂資優生,即具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的學生,並分為一般智能、學術性向、藝術才能、創造力、領導才能、其他(包括資訊、電腦、棋奕等)共六大類。

他並重申資優教育的立意以正視聽。第一,「資優教育不等於資優班」,資優班只是教學型態之一;第二,「資優不等於績優」,全國家長應該要建立這個觀念,資優的特質是具有穩定性的,不會今天資優明天就不資優,也不是今天沒有被發掘明天就不會被發掘;第三,「鑑定不等於考試」,特教法裡不管身心障礙或資賦優異,都不是一個考試就能鑑定出來的;第四,「安置不等於分發」,因為資優班把考試成績當做安置的依據,這是錯誤的,特教法特別強調安置適當場所是就近安置,學區內如果沒有適當的安置場所,才會由鑑輔會去跨區安置。

羅清水指出,依上述四個概念,現有的考試分發、成績優良,都並非資優教育的全貌。強調資優教育的特質,首先最重要的概念是「個別化」,不論是身心障礙或資優,都有個別化教育計畫。只是在資優裡,沒有個別化教育計畫,依法要做的是個別化輔導計畫,依其特質及能力設計適當的課程。

此外,資優的第二特質是具有彈性,這是指法規裡有彈性,可以調整課程標準,例如可縮短修業年限,或特教教材實施辦法裡,針對學生個別需要推教材,第三是多元性,沒有一套課程能適合整個資優班,多元性也不是朝向智能的培育。

第四是發展性,這次事件鑑定完分發,是沒有發展性的,真正資優教育應該是要有連續性課程的,不是為了升國中才來做鑑定考試,而應是在小學時,老師家長透過長期觀察,可以做很多資優特質的發現,然後來做適當鑑定,透過鑑定之後才是真正的資優生,而絕不是為升資優班或為考試來做鑑定。

失去公平正義

長久以來,自93年國民教育法實施常態編班之後,很多中南部家長認為很多孩子的升學導向被抹煞,透過資優班來做能力分班之實,這就是「藉殼寄生」。

羅清水指出,回想過去,資優鑑定標準很嚴格,當時資優鑑定標準只有特教法明定的前三類,且過去是採取兩個標準差,再做個別的鑑定,也包括「績優」的部分,還有導師要去觀察校內外表現、學習成就等,將觀察記錄送至鑑輔會,再透過工具反覆檢定。

但在86年修改特教法時,學者認為「績優」所占的鑑定百分比,會有戕害資優之虞,且資優學者建議應多發覺資優人才,因為這些是人才培育的一環,法規宜鬆綁,所以修法之後,把過去的鑑定步驟含糊地放了進去,經過多年演化之後,鑑定變得很籠統,以致於有些縣市乾脆直接「全部都來考」,嚴重失去了特教個別化及鑑定的精神,那是不符的,因為資優生應該是學校主動發覺,而不是讓家長向學校來報名。

再者大量的突然擴班,又採集中分發,這些也都是有違特教法的鑑輔安置程序,同時也失去教育的公平正義原則,中部縣市的大量擴班,造成資源分配不均,對其他同學是沒有公平正義的做法。

資優教育發展方案

羅清水指出,推動資優教育的方式很多,資優班只是教學型態之一,從學生個別化來看,集中式也並不完全適合他們,因此教育部資優教育政策目前推動的「資優教育發展方案」,在台北市縣都推行的不錯。

方案的作法即是將某類特質好的學生,一起來做研習,透過研習、活動來互相激發潛能,而不是在資優班這個特定的班級裡,做的是國英數的學科衝刺,根據訪視,很多縣市下課後還有第七、八節來做國英數教學,這是完全違反資優教育理念。

所以「資優教育發展方案」既能落實在集中式、分散式的資優班裡,更能落實到普通班級的資優教育,未來資優教育發展,將是以個人為主的資優教育,以方案的方式,集大家參與的力量,來落實關懷,達到公平正義的原則。

至於這次違反特教法鑑定標準各項規定的縣市,教育部期待他們做適法處理,回歸鑑定程序,因為唯有個別化、有發展性的資優教育,才能長長久久。

violet0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

98年度校園適應服務親職教育課程

正確解讀資優密碼

優勢發展對自閉症症候群(ASD)之影響與策略

身心障礙與資優是永遠的平行線嗎?

當孩子被鑑定為身心障礙就意味著不可能具備良好資質與學習能力嗎?

另一方面,被鑑定為資優的孩子,就代表未來一切順遂成功嗎?

因弱勢困難與問題而被診斷為典型自閉症、高功能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等孩子,只能從弱勢的補救與矯正介入嗎?

如果不是,他們的優勢又在那裡?有那些特質是優勢的表現?又如何辨別與發掘孩子的優勢?

本次主題進行資優與自閉症症候群(ASD)相重疊特質的比較,並澄清正確的資優概念與迷思,進而提供優勢發掘的方式與工具,以及分享帶領孩子優勢發展的實務經驗,提供相關方案之策略與實作練習,裨益協助孩子發揮優勢

v演講對象與名額:自閉症症候群(ASD)之家長為主;各級學校教師,共70名。

v演講時間:9874(星期六)上午9:00~12:00,下午13:10~16:20

v演講地點:台北市身心障礙福利會館二樓展演區(台北市長安西路15)

v演講費用:400

v專業師資:鄒小蘭老師

鄒老師在教職生涯中對於同時擁有優異潛能,卻又受身心障礙影響的學生非常關注,在輔導亞斯伯格資優生、注意力缺陷過動資優生、學習障礙資優生的經驗中,更強化其對於身障資優學生深入瞭解的使命。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博士

           經歷: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附屬實驗國民小學情障班/啟智班/資優班/普通班教師及特教組長逾15

                   台北市自閉症巡迴輔導教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兼任講師

           現職: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特殊教育教師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教系兼任講師

           專長:智能障礙/自閉症/障礙資優/資優

v演講內容

日期

時間

內容重點

7/4

(週六)

09001030

資優特質、ASD特質、ASD與資優特質交疊處、ASD優勢發展的需求性

10401210

優勢的評估、發掘、相關資源與工具

12101310

午餐及午休

13101440

    語文優勢發展方案與介入策略(一)心智圖與說故事技巧

14501620

數理優勢發展方案與介入策略(二)數學步道學數學、自然觀察課程

 

u報名辦法:

1、課程費用:全程每人400元。

2、報名日期自即日起,額滿為止。

3、報名方式:請於郵局劃撥繳費後,填妥報名表,傳真至本會並來電確認之。

帳號及戶名:11776805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 (通訊欄請註明:正確解讀資優密碼)

聯絡人:黃美綺02-2832-3020#14 傳真:02-2832-5286

4、節能減碳愛地球,課程期間恕不提供紙杯,請自備環保杯,謝謝!

 

violet0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

98年度校園適應服務親職教育課程

亞斯伯格青少年校園適應的成功策略

家長座談會

「我的孩子現在高一,不喜歡的老師就不進教室上課,怎麼辦?」

「孩子國中,沒辦法接受自己是亞斯柏格症者,情緒常失控,卻不願意就醫或接受幫助,實在很煩惱。」

「好不容易唸到高二,這麼多年面對同學的嘲笑戲弄也都忍過來了,現在說什麼就是不願再進學校…」

「學校總說我太保護孩子,可是孩子有障礙,這是他該享有的特教權利阿…分寸之間倒底該如何拿捏,親師互動中又該如何溝通呢?」……

面臨上述種種難題,對於家長/教師而言,國高中階段HFA/AS孩子的困境,相較小學似乎是雪上加霜;如何有效的幫助孩子度過風暴,經歷青春與適應學習是這個階段父母最關心的課題之一。

林口長庚醫院許美雲心理師多年來累積了多元豐富的個案輔導經驗,授課專業、務實且策略明晰,透過613的家長座談會,不僅提供您各類困境的輔導指引,還有延伸而出的話題討論與策略分享!期待您的參與,並滿載收穫而歸!

v活動對象與名額:國高中以上,高功能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學生之家長為主;70名。

v活動時間:98613(星期六)上午 900 ~下午1620

v活動地點:台北市身心障礙福利會館二樓展演區(台北市長安西路15)

v活動費用:400

v課程師資:§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心理師(組長)許美雲

            學歷:中原大學心理系、中原大學心研所           

             經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心理師(85年迄今)

             中原大學心理系兼任講師、中原大學特教系兼任講師、台北縣公私立幼稚園發展遲緩兒巡迴輔導員                                       

             專長:自閉症兒童之訓練、行為治療、父母效能訓練、兒童與青少年心理治療與諮商輔導

v活動內容

日期

時間

內容重點

6/13

(週六)

09:00~10:30

亞斯伯格青少年的自我認同與同儕互動

10:40~12:10

亞斯伯格青少年的情緒管理與心理治療

12:10~13:10

午餐及午休

13:10~14:10

如何陪伴亞斯伯格青少年面對校園捉弄與欺凌

14:20~16:20

收放之間如何拿捏?談父母教養兩難與有效的親師互動

Q&A時間

u報名辦法:

1、課程費用:全程每人400元。

2、報名日期自即日起,額滿為止。

3、報名方式:請於郵局劃撥繳費後,填妥報名表,傳真至本會並來電確認之。

帳號及戶名:11776805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 (通訊欄請註明:參加課程名稱)

聯絡人:黃美綺02-2832-3020#14 傳真:02-2832-5286

4、節能減碳愛地球,課程期間恕不提供紙杯,請自備環保杯,謝謝!

violet0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睡眠週期可區分為二個時期

一、NREM非眼球快速轉動睡眠期:

此一時期又可分為4個階段:當您在第1階段時,您很容易被叫醒,甚至還可隱約聽到周遭的聲音;在第2階段時,您的身體各項功能都會減弱,新陳代謝降低,此時您的呼吸、脈搏亦會跟著減緩,血壓也會下降;當進入到第3階段時,您的腦波會變慢;在第4階段時,您的體溫則會開始下降,並且開始進入深睡。此睡眠期大部分發生在睡眠週期的前4小時。

二、REM眼球快速轉動睡眠期:

此睡眠時期,也就是我們作夢的時期;此時您的眼球會快速轉動,呼吸、脈搏、血壓、腦波則會變得不規律,有時肌肉會有抽動現象,男性的勃起也常發生在此一時期。此睡眠期,一般發生在睡眠週期的後4小時。

一般來說,REM睡眠期主要是對我們的心智健康很重要,而NREM睡眠期則主要是對身體健康有相當大的影響。

violet0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招讓你的脾氣冷卻下來
更新日期:2007/11/28 08:40 周琪霏/整理報導

有幾個方法可以控制憤怒,使你的脾氣冷卻下來,其中的要訣在於找出一個最適合你使用的方法,然後反覆練習,直到它成為一種習慣。最好的方法就是全家一起練習。以下是幾個可能的方法:

 

1.) 離開現場。每當你覺得好像沒辦法控制住脾氣了,就走開。只要跟孩子說:「媽咪需要一點休息時間,讓自己冷靜一下。」如果你需要把自己鎖在浴室裡才能控制得了,那就去吧。

 

2.) 利用對自己說話的方式。學習對自己說出簡單、積極的訊息,例如像:「暫停一下,要冷靜。」「把持自己。」「我能處理這件事。」選擇一句最讓你感到安心的話,然後每天練習幾次,直到可以派得上用場。

 

3.) 學會「暫停與呼吸」。一旦你覺得脾氣就快要爆發了,告訴自己說:「暫停!冷靜!」並且立刻深呼吸一下(必要的話深呼吸兩、三下)。讓腦部吸收氧氣是達到放鬆的最快速方法。

 

4.) 想像可以讓自己冷靜的事情。想想能夠幫助你感覺冷靜、心平氣和的人或地方———例如你的另一半、海灘、床鋪、後院等。在你的脾氣就要爆發,以及感覺身體的警告徵象蠢蠢欲動之前,趕緊閉上眼睛,想想會令你感到平靜的人臉或地方,並且慢慢地呼吸。

 

5.) 做深呼吸。閉上眼睛,深深吸氣,然後想像你正在一棟非常高的建築物頂端的電梯裡面,按下一樓按鈕,慢慢呼吸三次,在電梯下降時看著每一層樓的按鈕慢慢亮起。當電梯下降時,你的壓力也跟著釋放。

 

6.) 放鬆壓力。找出你身體感覺最緊繃的地方,也許是脖子、肩膀肌肉或下顎。閉上眼睛,集中在這個地方繃緊三、四秒的時間,然後放鬆。在做這個動作時,想像壓力慢慢隨著融化。

 

 (本文擷取自「媽媽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一書)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3995

violet0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十二萬尼特族 寄生父母
摘自:商業周刊第 1032 期

尼特族與寄生蟲的差異在哪裡?這恐怕是很多父母痛心的自問。
一個關鍵時刻、兩個關鍵思維,釐清帶種與放縱的界限。

在日本社會裡,這幾年出現一種「 尼特族」( NEET),指的是:
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 ,
意即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的十五到三十四歲年輕人 。
他們很多是長期在父母羽翼下成長,一旦到該進入社會的時候,卻喪失做決定的能力與勇氣。

他們通常缺乏自信、人際關係孤立,不肯面對由校園轉換到社會的挑戰。
或是曾在職場受到挫折,而不願再嘗試。

依據日本勞動機構的調查,目前日本尼特族已超過六十二萬人。
父母過度保護,是養出尼特族小孩的主因。

經濟成長搭配上少子化趨勢,父母大都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也願意一直金援小孩。

尼特族一旦遭到挫折退縮到家裡,父母也不向小孩施壓,漸漸讓他們成了足不出戶的隱蔽青年。

而尼特族中也不乏曾是「乖乖牌」的小孩,從小接受父母的安排,為符合家庭的期望
不斷讀書、補習,長大了才決定以消極的態度表達抗議。

尼特族繭居家中的時間一旦越拖越久,就業競爭力就越薄弱,
惡性循環造成個人、家庭,甚至是社會沉重的負擔。
造成「尼特族」的重要推力,正是不放手的父母。

父母不放手,小孩不放膽,他們錯過人生關鍵的試誤( trial and error ),
結果就是即使七老八十了,心裡仍在青少年階段徘徊。

中正大學心理系教授黃世琤,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很清楚
父母「放手」內心要修練的五大關卡:

一、 缺乏信心:
父母覺得只要一放手,孩子就跌倒、失敗,所以不願放手。
有時父母越缺乏信心,子女就越會跌倒。

二、失落感:
孩子失去掌控、連絡,父母覺得被孤立,被忽略,像風箏斷線,面對空巢的失落。

三、羞辱感:
子女的行動讓父母蒙羞,父母把子女的失敗,視為是自己的失敗,在親友面前抬不起頭來。

四、憤怒:
雖不反對子女的決定,但過程中沒有和父母商量、討論,父母最後才知道,感到憤怒。

好比,都快要結婚了,父母最後才看對象。

五、擔憂受傷害:
子女遭受重大損失傷害,父母失去孩子,面對折翼傷痛。

不同的父母,面對大小不一的關卡。
最高行政法院書記官伍榮陞,五年前妻子罹癌病逝後,就父兼母職的照顧四名子女,經常忙得心力交瘁,
「她走的那一年,每天早上我送完孩子,一間間關完燈,我就出不了家門,呆坐沙發哭一場。」
栽培子女讀書成材,是妻子的心願,更是承諾。

排行第三的長子伍家鼎,在爸爸做菜時,經常進廚房幫忙,沒想到幫出興趣。
當今年三月,他提出要念職校、想學做菜時,伍爸爸一口回絕「不可以!」我「們家不是當律師,就是醫生。」
父子陷入冷戰,後來,他無意間看到兒子作文寫到「
夜晚萬盞閃亮的霓虹燈,卻沒有一盞是屬於我的 。」
才體悟到兒子想走另一條路,都得不到支持的苦。

現在,伍家鼎是私立開平餐飲學校高一新生。他覺得自己做菜很有天分:
「做菜給我的成就感,跟考試的成就感不同,一個是願意做的成就感,一個是不願做的成就感。」

雖然將來他仍不確定是五星級餐廳大廚,還是擺麵攤的老闆,但是他的父親放手,讓他試路。

關鍵時刻:青少年期的試誤 回頭時間成本低,叛逆能量可善用

政大心理系教授陳皎眉表示,如果說試誤是人生必經的階段,那麼青少年期,就是試誤最關鍵的時刻,「因為即使發現路不對了,回頭的時間成本最低。」而且青少年叛逆期有很強的能量,

聰明的父母善用這股力量,可將它導向正面用在自我探索上。
「沒有任何心理學工具,比得上父母對孩子的觀察與瞭解。」
父母是最親近孩子的人,如果父母看不出孩子的天分,其他人很難做得更好。

父母是協助子女開發潛能最關鍵的人物,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夫( Joseph Luft)與英格漢( Harry Ingham)發展出的「喬哈利之窗」(Johari Window
)可以解釋其中關鍵: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潛力,或者連自己都不知道的天分,只有親子之間能夠坦誠,孩子才會將隱藏的那個自己打開來,告知父母自己要什麼,而自己又有哪些天賦是父母沒有注意到的;另外,父母也應該給予子女誠實的回饋,協助孩子找到連他們都不知道的潛能(見圖)。

台大心理系畢業,又有商學學位的李明融是一個帶種的爸爸,因為他支持讀了兩年大學的女兒李盈瑩,放棄文憑的執著,轉讀餐飲職校。
他不在意親友對他不支持孩子讀書的批評,因為人生路漫漫,他看到一個更真實的世界:身邊成功人士雖多,但快樂的人很少。文憑,無法讓女兒更快樂,這就是事實。

問題是,「帶種父母」與「放縱父母」之間的界線,在哪裡?
如何確認孩子是在逃避學業,還是探險人生?

這確實是很大的挑戰。有三個選項:
一,如果你是總統的父母;二,如果你是王建民的父母;三,如果你是日本「尼特族」的父母。
哪一個角色,最需要帶種?

答案是第二選項:王建民的父母。當一個總統或者尼特族的父母,需要承受的風險並不大。
當一個孩子沒有變成世界級棒球明星之前,誰都不知道他的嘗試成本有多大,
尤其當他在青少年時期,有能力考上台大電機系時。
所謂的風險,包括,他可能變成簽賭案的球員鋃鐺入獄,也可能是被球隊淘汰後的計程車司機。
一如李明融的角色,在某些人的眼中是「帶種」,但某些人的眼中叫做「放縱」。

關鍵思維一: 把孩子當大人看待 孩子做出選擇,父母就必須退後

帶種與放縱之間,是有不同。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愛卜斯坦( Robert
Epstein ),在二○○ 七年四月出版的新書
《在每位青少年中再發現成人》( The case against adolescence: Rediscovering the adultin every teen )建議父母:
「想要培育出負責又快樂的青少年,就必須將他們當成人看待。」他強調,
每位青少年都有成人的特質,父母必須主動給予青少年成人般的權利與義務,才能夠誘發青少年的成熟度。

至於如果父母想要判斷,青少年只是好玩隨便想想,還是認真想要嘗試某一個生涯方向,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問」,再觀察孩子的反應。

陳皎眉舉例,當孩子因為喜歡扭蛋,說要去開店,父母可以問問:
「你知道開店是什麼樣子嗎?」如果孩子說不出所以然,或者
聽到開店要處理那麼多事,就打了退堂鼓,父母大概就知道,孩子並不當真。
像伍榮陞數度觀察伍家鼎,發現他積極蒐尋餐飲方面的資料,「布局很久」,於是知道兒子是當真的。

如果孩子清楚選擇,而且堅持要做,即使有風險,父母也必須退後,讓他們承擔後果,

陳皎眉表示:「對父母來說,最難的事其實是體悟,
『雖然你能給的很多,但也就只能給到這麼多』( You can do so much, but only so much. )。」

關鍵思維二: 挫折不能無止境 以階段性目標,培養自主與信心

除了要求孩子,在試誤的過程中,必須為自己負責之外,
黃世琤還指出一項父母千萬不要犯的錯誤,那就是讓孩子停留在「重複挫折」的階段。

她在長達七年的心理輔導臨床經驗中發現一個現象,任何人如果試來試去都沒有成功找到認同的目標,
他的自主性會越來越弱,就越來越不能做決定,就越難發展認同。
一旦自我懷疑的想法在年輕人的心中浮現,這時想要嘗試追求自我的動力反而會降低,

孩子也就失去「帶種」的動力。

她提醒家長,由於時間與資源有限,試誤不可能沒有止境 ,但也不可能一蹴可幾。
放手是可以一步步來的,就像《聖經》中描述的,老鷹教導小鷹飛翔,
先是拆掉鳥巢最細緻的底層,露出枝枒與荊棘,再來才是驅趕小鷹離巢飛翔。
黃世琤表示,「能夠找到一個合理、合適的階段性自我目標或承諾,
都遠比一直在搜尋,長時間找來找去找不到的情況要好。」

比較可行的策略,是 與孩子共同討論出階段性目標。
等到出現一些成績之後,孩子的自主性隨之增強,信心有了,再尋找下一個目標。
像爬階梯的方式,一階階往上爬。

前國防部長陳履安從小教導子女要「輸得起」,他指出,現在父母的心魔卻是「輸不起」。

他的五名子女個個出身哈佛、麻省名校,又是 MBA博士,結果後來
出家、經商、拍廣告片、寫武俠小說 ……,樣子全不一樣,他完全讓子女適性發展。

他比喻說,清朝當時,父母為女兒裹小腳,從不管她怎麼痛、怎麼叫,因為心中相信,這樣女兒才可以嫁到好人家。
「現在做父母的,表面上不為女兒裹小腳,但心裡面卻拚命為子女裹小腳。」
父母若想方設法的要子女按照自己期望走,就是在心裡跟小孩子比武,兩個人在鬥,最後一定會有人受傷。

不為子女裹小腳,也是伍榮陞掙扎過後的體會,他說,
子女不是父母的「家產」,父母只是忠心良善的好「管家」,
「我們只能灌溉、施肥、除草,至於這棵樹要結什麼果子,是他的生命,也是他的責任。」他牽著兒子的手笑笑說。

六十二萬人口的尼特族在日本形成社會問題前,沒有任何一對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尼特族。
但是,這類父母卻不自主的掉入「操心太多、安排太多」, 一輩子的在循環。
在台灣,雖然沒有尼特族的正式統計,不過,趨勢的隱然形成已無庸置疑。

尼特族與寄生蟲的差異在哪裡?這恐怕是很多父母,最痛心的自問。


 

violet0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敦化國小被爆試題超難
自由時報/更新日期:2007/11/13 04:09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台北市敦化國小一位高年級學生的媽媽投訴指出,學校老師數學考題太難,平時教的和月考考的是兩回事,每當學校要月考時,她總是比小孩還緊張,不知出題老師又要考那些延伸題或課外考題,而且敦化國小最近這次數學月考,同一學年的考卷有兩種版本,難度不同,教育是良心事業,怎能以考倒學生為樂?


校方:考題具鑑別度


對於家長的指控,敦化國小教務主任詹淑真表示,依據九年一貫的精神,老師本來就可以自己出考題,因此同一學年有兩種版本的考卷,是符合規定的,而且考卷也都經過審定,最近這次數學月考的題目確實稍難,但月考成績呈現常態分布,有九十分、八十分、七十分、六十分、五十分、四十分等組距,顯示考題難度具有鑑別度,可以清楚了解孩子的學習成果,再進行補救教學。


投訴家長表示,敦化國小的考卷是全台北市最難的,這是小孩在補習班比較以後說的,而且考題刁鑽,老師又私下較勁,出太簡單會沒有面子,但折磨的卻是孩子的心,把小孩的自尊心及信心踩在腳底。 但詹淑真主任表示,小學教學及考試,低年級的普遍分數最高,大家都可以考九十分以上,滿分一百分的更比比皆是,但升上中年級之後,就會出現分數落差,到了高年級更明顯,這部分家長及學生在心態上也要有所調整,至於被指控的老師是很用心在出題,考題確實稍難,也知道考後學生及家長的反應,學校很樂意與家長進行溝通,也會召開家長會多作說明。

 

violet0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章欣賞─愛他!少罵他

作者:劉墉 來源:聯合副刊


-----------------------------------------------

內妹帶長子回台,190公分的16歲大男生跑前跑後地幫媽媽提東西、用電腦整理資料,羨煞了一群親戚朋友,問她是怎麼教的。

「沒怎麼教!他們自己長成這樣。」內妹笑答。

她說得一點沒錯,而且因為工作忙,十幾年來,她連晚飯也沒燒過幾頓。但是每個孩子都很乖,功課也很好。雖然作媽媽的極少去學校參加家長會,卻常接到孩子帶回家的獎狀。

有一天,內妹一家來玩,我看孩子隔不久就這個過去抱抱媽媽、那個跑去親親媽媽。好奇地問4個孩子,為什麼跟媽媽這麼親?

「媽媽愛我們。」4個孩子異口同聲地回答。

◎◎◎◎◎◎◎◎◎◎◎◎◎◎◎◎◎◎◎◎◎◎◎

太太常說她的好朋友麗蓮跟我小姨子很像。我小姨子是「牧師娘」,麗蓮則是慈濟的資深義工。小姨子除了成天忙教會,而且每個星期天下午無論颳風下雪,都和丈夫站在紐約街頭傳教。麗蓮則除了四處為慈濟辦活動、到老人中心帶老人唱歌作遊戲,而且每天幫美國政府開車為獨居老人送晚餐。

麗蓮的孩子也長得帥、功課又好。

只是幾年前,我太太常聽麗蓮說她兒子的成績從90分、80分、70分到60分,還有不及格的。

妙的是麗蓮一邊說一邊笑得很開心:「多棒!A B C D都有。」

所幸孩子愈大,成績愈進步? A現在居然成為全A的資優生。據說有一天麗蓮問孩子為什麼自己知道用功了。孩子說:「媽咪從來不給我壓力,還誇我。小時候我沒感覺,但是漸漸長大,開始覺得慚愧,怎麼考那麼爛,媽媽還誇?只好拼命用功。」

◎◎◎◎◎◎◎◎◎◎◎◎◎◎◎◎◎◎◎◎◎◎◎

看電視新聞節目,報導法院的少年觀護人盧蘇偉,小時候有一次五科才考10分,媽媽認為他智商低,沒責罵,還給他雞腿吃。

盧蘇偉坐在門口啃雞腿,看見同班同學也拿成績單給家長。那鄰居爸爸一張一張翻:「100、100、100、100,咦?怎麼這個才考90,另外10分呢?」

鄰居小孩指指盧蘇偉:「10分掉到阿偉家去了!」

可是盧蘇偉後來自己拼命,考進警察學校,以第3名畢業。更用他小時候力爭上游的經驗,帶領「更生少年」,找回許多迷失的孩子。

◎◎◎◎◎◎◎◎◎◎◎◎◎◎◎◎◎◎◎◎◎◎◎

我有位朋友的太太,以對子女嚴格聞名。

有一天,她上大學的女兒出去玩,說好11點以前回家。當晚她也有應酬,進門,覺得累,和衣躺在床上,沒想到就睡著了。夜裡一點突然驚醒,想到第二天要來我家聚餐,由她負責的「羅宋湯」還沒燒,趕緊跑去把牛肉丟進鍋裡煮。睡意未消,坐在廚房的椅子上發愣。

這時候女兒悄悄進門了,一眼看見媽媽,嚇得臉都白了,隔了一下,主動向媽媽道歉,自己沒能抓準時間,回家晚了,害媽媽操心。

「我從來沒看過女兒那麼真誠地認錯。過去她只會叛逆,跟我頂、跟我吵。」朋友的太太第2天聚會時對我說:「可是昨天,我根本沒想到她回家晚了,她卻以為我是坐在那兒等她。」

我笑問她的女兒為什麼那天特別真誠。

小丫頭笑笑:「因為媽媽沒像以前那樣,劈頭就罵我!她如果罵我,我一定叛逆,她不罵我,我反而不好意思了。」

◎◎◎◎◎◎◎◎◎◎◎◎◎◎◎◎◎◎◎◎◎◎◎◎

一位朋友中年待業,脾氣特壞,常跟上高中的兒子衝突。

有天一大早,他睡不安,醒了,去做早餐,也順便為兒子打了杯果汁。

校車要來的時候,兒子才衝出臥室。

朋友把果汁遞過去。

兒子一揮手:「我不喝!」就轉身去穿鞋。

朋友那天整夜失眠,身體很弱,沒力氣罵孩子,坐下來,沒說話。

卻見那大男孩已經衝出門,又突然轉身回來,從桌上拿起果汁一飲而盡。

朋友當天晚上問他兒子為什麼早上那麼有良心。

他兒子說:「因為你沒像平常一樣破口大罵。我知道那是你早起特別為我準備的,不喝對不起你。出了門,心不安? A所以回來喝掉。」還補一句:「奇怪!我猜我衝出門的時候,背後一定會傳來你的吼聲,你早上為什麼沒吼?你會不會身體不舒服,該去檢查檢查?」

◎◎◎◎◎◎◎◎◎◎◎◎◎◎◎◎◎◎◎◎◎◎◎◎

我高中時很不用功,年年兩科不及格,必須補考才能過關。還在校刊上寫文章說:「我要寫詩、我要作畫、我要的是什麼都不在乎!凡我將來不需要的,滾他的蛋!」

同學看了都罵我。文章拿回家,我娘卻猛點頭,說:「寫得真棒!」

直到大學聯考前兩個月,我才知道拼命,熬夜讀書,我娘居然說:「身體重要,別念了!既然喜歡畫畫,不上大學,開個畫室也很好? C」

我沒聽她的,一番臨時抱佛腳,居然進了師大。

後來常有人問我的叛逆期是怎麼過的,我都笑說:「我沒叛逆期,只怪我媽不罵我,我沒得叛哪!」

◎◎◎◎◎◎◎◎◎◎◎◎◎◎◎◎◎◎◎◎◎◎◎◎
講了這麼多真實故事,我不想再多說什麼。

因為許多東西不必說,如同父母對子女的愛,不必多說。只要去愛、去奉獻、去關懷、去鼓勵、去付出!

有良心的孩子? 多半自己會覺悟。

violet0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月21日(六)播出預告:【生命從不等待 請給孩子看得見的未來】

播出時間:20:00~21:00
重播時間:00:00~01:00


七月一號大考中心的報讀爭議,讓我們看見了三種立場,一種是堅持法條規定勝過一切的官方說法,一種是面對突然中風失明的突發狀況,卻得不到任何協助的考生,一種是傷心無助的母親,不知道還能多為女兒做些什麼。然而這個傷心痛苦到已經流不出眼淚的母親,事實上一直都在為特殊的孩子做爭取權益的先鋒,為您介紹這位勇敢的媽媽。

來賓 
張慰英 – 台北市亞斯柏格症家長會發起人、自閉症基金會北區家長會會長
劉增榮 – 自閉症基金會執行長

violet0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台灣破解自閉兒大腦密碼
一般人看到別人的手指頭被門夾到,心都會抽痛一下(圖左上)。自閉症患者被刀子切到,較沒有心會抽痛一下的感覺(圖右上)。下圖為正常人即使看到別人手受傷,腦中的反應跟自己受傷時的腦部反應是對稱、強度相當的。如是自閉症患者,則反應強度較微弱。
照片/鄭雅薇提供

中央研究院、陽明大學、台北榮民總醫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及美國芝加哥大學等團隊跨國合作下,透過腦磁儀成功破解同理心的大腦密碼,為今後自閉症診斷及治療開啟打開一扇窗,並可望重啟患者對外溝通的鑰匙。

獲選國際協會十大優秀論文

此研究立即獲選為國際知名「人腦功能定位協會」2007年年度大會的十大優秀論文。

實際執行這項研究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鄭雅薇表示,目前國內約有0.5%的孩子罹患自閉症,他們獨特的行為及思考模式,通常和一般孩子不一樣,常讓家長在照顧時傷透腦筋,甚至搞得心力交瘁。但過去自閉症診斷困難,常只能透過觀察外在社交行為特徵來推斷。

為此,她就讀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班時,就在中研院語言所院士曾志朗及台北榮總整合性腦功能研究中心主任謝仁俊等人指導下,深入研究鏡像神經元與自閉症的關係,試圖為這些孩子找到一條出路。

鄭雅薇解釋,鏡像神經元是大腦皮質裡的一組神經元,可分兩大類,一類在前運動皮質區,另一類在腦島及前扣帶迴,當我們看到別人做一個動作時,鏡像神經元就會重現同一個動作,就像從鏡子投射出該行為。透過鏡像神經元這種特殊反應,我們才能夠理解別人的行為、意圖或情緒,彼此才能溝通無礙。

揣測他人心意能力比常人差

鄭雅薇說,這就是所謂的同理心,一般自閉症患者最主要病症就是缺乏「揣測他人心意」的能力,也就是較不具同理心;因此,若能找出鏡像神經元的表現強弱,就能診斷出自閉症來,再及早給予適當療育,協助他們走出自閉漩渦。

她們的實驗,是在受試者手腕正中神經給予3~4安培的電刺激,刺激時並不會痛,只有麻麻的感覺,並記錄體感覺皮質區的腦磁場變化。接下來,讓受試者觀看兩組照片,第一組是手被刀割傷、手被烤箱燙傷及手被門夾傷的照片,第二組則是手拿刀子切菜、手拿烤麵包及用手去開關門的照片。

結果發現,在看了這些照片後,正常人及自閉症患者的體感覺皮質區都被活化,但正常人看到第一組照片時,體感覺皮質區的活化較強,反觀自閉症患者的活化強度就弱多了。可見鏡像神經元確實參與同理心的運作,而自閉症患者的相同運作就可能出了問題。

此發現對早期療育或有成效

鄭雅薇表示,透過這次研究,已解開同理心的大腦密碼,今後將可運用到臨床上,做為同理心的生物標誌,輔助診斷懷疑有同理心缺損的自閉症,甚至進一步做為評估早期療育或藥物治療成效的工具。

【2007/07/12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violet0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台北聯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鄭雅薇(右)運用腦磁儀成功破解同理心的大腦密碼,為感同身受找到生物證據,也為自閉兒找到成因與治療的大腦密碼。(中央社)
台灣醫師破解自閉症大腦密碼


【大紀元7月12日報導】同理心或感同身受向來被認為是抽象名詞,不過台灣台北聯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鄭雅薇主導的跨國團隊研究卻可能顛覆傳統。在她近期獲得國際年度十大論文中,運用腦磁儀成功破解同理心的大腦密碼,為「感同身受」找到了生物證據,同時也為自閉兒找到成因與治療的大腦密碼。

 

 
據中央社報導,擔任鄭雅薇指導教授的台灣中研院院士曾志朗說,這項科學突破彌足珍貴,除獲得國際學界肯定外,也找出大腦內同理心運作的區域,且剛好與大腦中的語言區相近。

台北市衛生局、聯合醫院今天在市府召開記者會,公佈鄭雅薇獲得國際知名「人腦功能定位協會」年度十大論文肯定的喜訊,目前在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復健科擔任主治醫師的鄭雅薇也表示,這項由研究團隊合作的成果,為感同身受找到生物證據,也在大腦中找到同理心運作的區域,對自閉症的成因與治療開啟了一道曙光。

她表示,鏡像神經元是大腦皮質內一組神經元,可分兩大類,一類在前運動皮質區,另一類在腦島及前扣帶迴,當我們看到他人作一個動作,鏡像神經元就會重現同一動作,宛如鏡子映射,人類也透過鏡像神經元反應,理解別人行為或是言外之意,方能溝通無礙。

實驗也發現,受試者觀看兩組照片後用腦磁儀測量,發覺人對看到他人被刀切傷所激發的體感覺皮質波動變化,要比看到用刀切菜時強烈許多,這就是感知他人痛覺的同理心;同時自閉症患者的活化強度要弱許多,顯示相同運作可能就出了問題。

鄭雅薇指出,自閉症在台灣比例日趨上升,但自閉症就是欠缺同理心的能力,無法揣測對方語言後的意圖,導致溝通困難,所以未來如能找出鏡像神經元的表現強弱,運用到臨床上,作為評估工具,就能有助診斷自閉症,提早提供療育協助。

她並表示,一般人印象是女性較有同理心,經過量測發現,同一刺激下,女性的鏡像神經元反應的確比男性強,同時自閉症患者比正常男性反應要弱;因此映證了過去醫界關於自閉症可能是過度男性化大腦的推測。

曾志朗則指出,相關研究不但驗證鏡像神經元與同理心連結的證據,也突顯學習不再只是刺激與反應的連結,而是靠觀察與學習建立社會關係,對學界去研究語言的產生也很有幫助。甚至未來如果技術成熟,醫生也該去測測看有無體諒病患的同理心。

7/12/2007 4:36:46 PM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7/7/12/n1771264.htm

violet0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破解自閉兒大腦密碼
《2007/07/12 20:48》

 「台灣杏林之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鄭雅薇(中)主導的跨國團隊,發現可運用腦磁儀成功破解同理心的大腦密碼,讓自閉症成因與治療開啟了一道曙光。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內目前約有 0.5%的孩童罹患自閉症,最顯著特徵就是社交互動有障礙。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鄭雅薇主導的跨國團隊,發現可運用腦磁儀成功破解同理心的大腦密碼,讓自閉症成因與治療開啟了一道曙光。
 鄭雅薇主導的跨國團隊的這項研究成果,預估將成為自閉症患者重啟對外溝通的鑰匙。這項研究成果已在「人腦功能定位協會」 2007年度大會的上千篇論文中,選為十大優秀論文之一,堪稱台灣杏林之光。
 鄭雅薇的指導教授、中研院院士曾志朗為學生的成就感到與有榮焉,他表示,這項科學突破彌足珍貴,除獲得國際學界肯定外,也找出大腦內同理心運作的區域,就如古時孟云:「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鄭雅薇這項研究,就快把「幾希」測量出來了。
 曾志朗也指出,自閉症患者可說是另一種智慧的存在,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囿於溝通而較困難,未來如果能進一步發掘自閉症患者觀察學習的機制,將可為自閉症患者重啟對外溝通的窗口。
 台北市衛生局長邱文祥也表示,在台北市的遲緩兒在診斷前要等待 6個月,確診治療又要 3個月,往往錯失治療的黃金期,更可能是為社會埋下不定時炸彈,如持衝鋒槍在美國犯下校園殺人案的韓裔學生,據推斷就是自閉症患者。因此,邱文祥鼓勵鄭雅薇繼續研究,進一步應用到臨床醫療。
 鄭雅薇表示,國內目前約有 0.5%的孩童罹患自閉症,患者最顯著特徵,就是社交互動有障礙。自閉症起因是個待解的謎,但自閉症的盛行率卻逐年上升〈內政部身心障礙統計顯示,自閉症登記人數每年成長率近 20%〉,因此,投入自閉症研究已刻不容緩。
 她指出,這次研究最大的收穫就是透過「鏡像神經元」的測量,為抽象的「同理心」或「感同身受」找出生物定量,如能進一步找到「揣測他人心意」的觀察學習能力與機制,就可切入療育階段,找出自閉症的成因與有效治療。

violet0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之光~國內優秀團隊破解大腦密碼 自閉症新進展  

2007/07/12 19:07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由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大學、台北榮總、中央研究院與美國芝加哥大學團隊跨國合作,運用腦磁儀成功破解同理心的大腦密碼,該成果並獲選國際知名的「人腦功能定位協會」2007年年度大會優秀論文之一,這項研究,未來將成為自閉症患者對外溝通的重要研究發展。

實際執行這項研究的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復建科醫師鄭雅薇指出,國內目前約有0.5%的孩童罹患自閉症,最顯著的特徵便是在社交表現上有障礙,而根據內政部身心障礙統計顯示,自閉症登記人數每年成長率近20%,目前醫界認為自閉症起因仍是個謎,但自閉症盛行率卻逐年上升,顯見自閉症的研究刻不容緩。

鄭雅薇說,1992年義大利帕瑪大學里佐拉蒂的研究團隊發現鏡像神經元,2000年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拉瑪錢德朗的研究團隊提出破鏡理論,為自閉症成因與治療開啟一道曙光。她進一步解釋,在人類的大腦皮質裡有一組神經元,只要觀看別人的動作,便會跟著模仿,彷彿鏡子般投射的行為,因此被命名為鏡像神經元。

鄭雅薇指出,自閉症比較缺乏同理心,也就是眼睛看到的卻無法做出適當回應,而這很可能是因鏡像神經元功能受損所造成。目前,藉由腦波和腦部核磁共振掃瞄,已發現自閉症患者的鏡像神經元活性較一般人來得弱,而且隨著自閉症的症狀越嚴重,其活性越弱,換言之,自閉症患者同理心越缺乏。

這項研究最新發現,主要是靠腦磁儀的引進。腦磁儀可敏銳記載大腦體感覺皮質波動的細微變化,台灣目前有2台,但全球卻僅不到10台,這也顯示國內優秀的研究團隊,以及處裡腦磁儀訊號的能力的確略勝一籌。鄭雅薇說,自閉症男女比為4:1,若腦磁儀的研究,未來可以運用在早期發現自閉兒的檢測,將有助於早期療育的醫療發展。

violet0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utism Diagnostic Interview-Revised (ADI-R) 是一種協助醫師診斷自閉症的測量工具,醫生藉由這九十三題與家長/主要照顧者的訪談中了解孩子的發展史,再與一般四五歲孩子的發展做比較,以及探討與自閉症可能相關的一些行為範疇,比如社會互動,語言溝通,孩子怎麼玩,和有沒有一些僵化固著的行為 (這些是DSM-IV美國心理學協會訂的界定標準)。訪談約一個半至二小時。

基本上它是訪談式的量表,所以醫生訪談的技術和對孩子的了解很重要。但它的設計是基於前述幾項行為範疇,而自閉症卻是一個 spectrum (用老鷹姐的話來說,就是「濃度」不同 ),所以有些研究建議它可以配合其它生活功能adaptive functioning的量表一起考量。

通常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 (CARS)是另一種常用的測量工具。

在別的討論有提到MCHAT (Modification of 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rs),就比較傾向於是篩檢( screening) 是否落於危險群中,但要診斷還需要更多資訊。 





--------------------------------------------------------------------------------
泰迪媽 - 星期五 06 七月, 2007 4:15 am
--------------------------------------------------------------------------------
sub,

知道了
謝謝

只是還是覺得奇怪
因為這樣沒看到孩子會不會被家長的想法給誤導呢
--------------------------------------------------------------------------------
Ben媽 - 星期五 06 七月, 2007 4:37 am
--------------------------------------------------------------------------------
泰迪媽,

我不太清楚台灣是怎麼評估?

但Angela的評估過程是分二次,
第三次是討論評估結果!

第一次是花大約1小時半的時間討論submarine, 所說的這些問題,
第二次是測量Angela,也要1個半小時,有二個人,一個是醫生直接和Angela玩,另一個評估者在
另一個房間裡可以看到測量的房間,觀察Angela,但裡面的人看不到另一個人,由這二個人來評估結果,
下診斷!
--------------------------------------------------------------------------------
泰迪媽 - 星期五 06 七月, 2007 6:32 pm
--------------------------------------------------------------------------------
應該說ADI-R
如果只是半小時跟家長的訪談沒見到孩子
可以算嗎?
-------------------------------------------------------------------------------- 
Sub- 星期五 06 七月, 2007 7:21 pm

--------------------------------------------------------------------------------
那就要看(1)家長/主要照顧者(比如老師,親友等與孩子有相當相處經驗者)給的訊息是否客觀周延;(2)醫生訪談的技術;(3)雙方對孩子的了解。

基本上如果醫生從沒見過孩子,我會質疑只和半小時跟家長的訪談就做結論的醫師,因為前述條件都沒有達到啊?而且有九十幾題吔?若只要答「是」或「否」的話填問卷就好了!

這個評量訪談的目的就是在協助家長/主要照顧者勾勒出孩子發展過展的草圖,再與目前心理協會認定的「自閉症」定義做比對,所以現今仍有研究建議它要配合其他評量,才能發掘出一定程度的自閉症人口群。不然ADI-R 只能評量出程度較重的自閉症者,但話說回來,還是要回到訊息是否客觀周延才行。

可以要求醫生說明他為什麼覺得這樣就夠了,而不需要其他資料嗎?診斷者對於自閉症的行為觀察是很重要的診斷基礎啊?

violet0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特殊考生》考前失明 她從委屈到釋然
【聯合報╱記者林宜靜/台北報導】

 

今年大學指考前夕突然失明的台北市立中山女中李姓考生,視力逐漸恢復後,最近在部落格貼文訴說心路歷程。她表示,或許曾因身體狀況不佳而享特權,但「那種感覺很爛」。她強調,「自己並非身障生」。

 

罹患免疫球蛋白低下症、持有重大傷病卡的李姓考生說,看到大家熱烈討論大考中心無法臨時提供報讀試卷的種種,令她十分感謝。

 

不過,她似乎對家長的呵護不領情,認為自己當了大人的陪葬品,「放手讓孩子成長,是大自然創造出爸媽最重要的用途」;「不要一直在挑戰所謂的制度了,真正有能力且聰明的人是適應制度並改變它 ,而不是去『洗盤』!」

 

李姓考生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成果是不用付出就可以得到的,所以我很不服氣、不甘心,在我的身體狀況極佳時,還是有一堆人把我看作是病貓。」

 

回顧這次事件,李姓考生說,六月卅日凌晨,她眼睛突然看不到,當下她就知道自己無法參加指考了,內心充斥著委屈和不甘心;後來她想開了,當作是「出車禍右手骨折,需要休息好了!」

 

對於大考中心無法臨時提供報讀服務,李姓考生說,她不曾怪罪大考中心,只是他們的態度很差。

 

罕病基金會:應加強變通

 

【記者林宜靜/台北報導】

 

罕見疾病基金會代理執行長楊永祥表示,他支持公平考試的制度,但罕見疾病種類多且特殊,很難依單一規定辦理,建議監考人員能有一定權限應付突發狀況。

 

楊永祥昨天表示,目前大考中心對於所謂突發傷病的狀況,主要提供輔具、搬運或協助翻頁等服務,但這些對罕見疾病的考生幫助有限,他說,類似情況無法在簡章、辦法中明文規範,如果事前未溝通,監考人員難以理解,家長也無法一時說得清楚。

 

【2007/07/11 聯合報】

violet0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被迫棄考 母:讀書是身障生支撐力量
【聯合報╱記者林宜靜/台北報導】

 

失明考生的媽媽張慰英。(記者林宜靜/攝影)
領有重大傷病卡的李姓考生在大學指考前夕突然失明,大考中心拒絕家長放大試卷與報讀服務的要求,致使李姓考生被迫棄考,她的母親張慰英批評大考中心官僚、僵化的作業,漠視身心障礙生的權益。

 

張慰英強調,整件事她不想窄化成女兒個人的權益,大考中心長期對罕見疾病的無知與理直氣壯的高姿態,才值得深入檢討。

 

雙手還裹著割腕留下的紗布,張慰英指著心窩說:「已經痛到流不出一滴眼淚!」張慰英長期在自閉症協會幫助亞斯柏格症等身心障礙生,解決各種突發狀況,目前擔任台北市亞斯柏格症家長協會發起人。張慰英輔導過三百多個的個案,沒想到上帝跟她開一個這麼大的玩笑,就在考前一天讓她女兒失明。

 

她說,自閉症、亞斯柏格症的學生因肌力與協調性較差,去年家長透過立委林淑芬與大考中心開會,爭取延長考試時間,大考中心人員竟連亞斯柏格症都不知道,還語帶諷刺說:「一些罕見疾病誰知道那是什麼東西,就要申請身障考場」,令與會家長不知道如何講下去。「難道每年都要犧牲幾位罕病考生,才能讓大考中心覺醒?」

 

張慰英說,以前她不知道生病的孩子,為什麼還要用功讀書,後來自己小孩生病了,她才發現,讀書對身障生是很重要的支撐力量。

 

她女兒原本五月可以參加身障考試,上台大生命科學系沒問題,但她女兒不要,希望像一般人參加指考,考前開心極了,因為都準備好了,全家還一起去吃牛排。

 

最令張慰英氣憤的是,大考中心迄今對考生沒有一句抱歉或安慰,深感遺憾但不認錯,只回應「妳明年來考,我們給妳報讀」,語氣充滿施捨。

 

【2007/07/05 聯合報】

violet0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指考爭議/身障生申請報讀被拒? 大考中心服務須加強 
2007/07/04 14:50
記者邱瓊平/專題報導

一件突發狀況,讓大考中心飽受批評!一名身障考生考前中風影響視覺,申請報讀被拒,第一天只考10分鐘的物理就跑出考場。大考中心先是根據突發傷病辦法表示無法協助,最後被追問後改口說會再檢討,最後一天還把錄音機搬出來,說明報讀並不容易,但如對身障生的服務能夠多有一些彈性,勢必能減少爭議。

每年身障考生總是媒體關注的焦點,第一天上午記者圍在台大身障考場外,一名家長不滿地指出,她就讀中山高中的女兒因為考前3天突然中風,影響了視覺,所以申請報讀但被大考中心拒絕,當時這名家長的雙手顫抖,女兒則躲在媽媽的背後,向媒體投訴完就離開試場。

面對家長的質疑,大考中心副主任洪冬桂說,該中心是在1日上午8時10分接獲這名考生家長的要求,但依據突發傷病考生應考服務辦法,考前傷病考生一律不予延長應考時間,且為了公平性起見,不能變更與題、卷、卡、相關的作答方式,例如代寫答案卷、報讀試題和電腦作答等。

儘管提出回答,但外界並不滿意,更說如果報讀有困難,是否可以放大試卷?洪冬桂則說,因為所有的試題本和答案卷都是在闈內製作,臨時申請恐怕有困難。從第一天解釋到第二天,大家還是充滿疑慮,甚至認為既然報讀人才需要訓練,為何不訓練多一些人?

洪冬桂2日向媒體預告將會對報讀再進行說明,3日搬來錄音機當場播放,要強調報讀人員在考前就必須接受訓練,且並非所有題目都可以報讀,像是複雜的圖表和地圖,報讀上也有困難,所以身障考生的分數有另一套算法。

事實上,外界真正質疑的是大考中心的態度,考試當然要維護公平性,但應該也可以多一點彈性的空間,在無法提供報讀服務的情況下,是否可以把試題放大,讓已經很焦急的家長和考生能夠放心,如此一來,就不必解釋了3天,還是留下一堆問號。

violet0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news.msn.com.tw/news150910.aspx

申請報讀被拒 中風生母女送醫
更新日期:2007/07/04 00:14


而在大學指考第一天有一位身障生,因為考前突然中風失明,向大考中心申請報讀被拒絕;考試當天,他因為完全看不到考卷,只考了十分鐘就被迫放棄。母女倆淚灑考場,當天兩人就因為情緒激動住進醫院。

  臉埋在媽媽肩膀上痛哭流淚,自閉症加上多重罕見疾病的威脅,從沒讓李同學放棄當醫師的夢想,考前突然失明看不見的她還是想考,但大考中心一句無法提供報讀服務,卻一把李同學的未來推進黑暗深淵。

  媽媽張慰英女士說:「她已經看不清楚了,連報讀老師都不給,我請問一下她怎麼考?不是給她一個教室就夠了,你要幫她的忙,就是給她她的需要!」

  無助的母親發出怒吼,身心俱疲的母女倆因為情緒不穩,當天就住進醫院,紗布蓋住了媽媽手上自殘的傷口,卻蓋不住對女兒的心痛,她說:「你看我手上的傷,是我自己割的,因為我覺得很痛,我沒有辦法知道她可以活多久!」

  一路自學的李同學曾經是資優生,就讀中山女高的他為了當醫師,甚至放棄了身障特考參加一般指考,突然失明讓母女倆都迷失未來的路,但大考中心除了一句會檢討,更特地親自示範所謂的「報讀」,強調不是專業人才,真的不容易,大考中心副主任洪冬桂說:「是不是需要一個人才庫,我們現在正在研議,大家都在想,我們成立一個報讀人才庫,基本上我覺得是很好的構想。」

  承諾未來會建立報讀人才資料庫,但專業人才不足讓身障考生權益受損,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兩年前同樣有一位自閉考生,也曾經因為突然失明也一樣求不到報讀的協助。希望失望的眼淚,是最後一次掉下來。

violet0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申請報讀被拒棄考 母割腕抗議
【聯合報╱記者林宜靜/台北報導】

 

患罕病的李姓考生因視力突然喪失,在大學指考首日向大考中心申請報讀試題被拒而放棄考試,她的母親張姓婦人前晚割腕抗議,隨即被送醫急救,包紮後返家。

 

就讀台北市中山女中的李姓考生,因患有免疫球蛋白低下症,持有重大傷病卡,六月卅日凌晨突然發現視力喪失,前往台大就醫。她的父親當天下午兩點前往大考中心看考場,向試務人員申請放大試題被拒。試務人員向家長表示,必須事前提出申請,中心也沒有準備多餘的放大試卷。

 

李姓考生七月一日前往考場應試,但視力未恢復,完全無法閱讀試題。當天考前家長再度向大考中心反映,希望提供報讀試題服務,不過仍被中心以臨時安排報讀人員有困難拒絕。

 

第一節課考物理,李姓考生進考場後因看不見試卷,只能呆坐考場內,恐懼加上沮喪,開始哭喊要找爸媽。試務人員擔心影響其他考生,要求考生與家長先到試務辦公室休息,符合滿六十分鐘後才可以離場的規定,不料到辦公室,卻引來媒體一陣狂拍。

 

據張姓婦人表示,當時女兒的情緒已經十分恐懼,看不見試卷,無法作答,到辦公室又有一大堆媒體的鏡頭猛對她拍,在這種情況下,她才決定趕快帶孩子回家。

 

她說,大考中心對外的新聞稿竟然說,「家長不從,強行把考生帶離」,而且當天各媒體密集重播考生離開考場的鏡頭,對孩子的身心是雙重的傷害。

 

全程陪同李家向大考中心爭取放大試卷、報讀試題的友人指出,李姓考生準備三年,卻在前一天因視力看不見,功虧一簣;回家後母女兩人情緒都崩潰,張姓婦人因而在前天晚割腕抗議,也要一起感受女兒無法參加考試的痛。

 

張姓婦人手機、家裡電話昨晚都關機,但透過友人表示現已很平靜,要休息幾天,她會勇敢地陪女兒一起走下去。

 

大考中心:深表同情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大考中心副主任洪冬桂昨天指出,她未聽說中山女中李姓失明考生的母親割腕抗議,若真是這樣,她「深表同情」。

 

洪冬桂表示,大考中心有誠意改善病弱考生的報讀服務,只要技術及時間可解決,大考中心會儘可能幫忙。

 

【2007/07/04 聯合報】

violet0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